【三下乡•直播间】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锦霞红脉寻光行,薪火长歌踏新征”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社会实践纪实

2025-09-02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新闻中心  点击:[]

实践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战。”锦州,作为辽沈战役的核心战场,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与深远的精神意义。

锦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辽沈战役纪念馆是纪念辽沈战役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藏藏品总计21428件,其中不乏众多珍贵文物,全面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辉煌历史。锦州博物馆则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其古建筑群内设有《甲午忠魂》《辽西抗日义勇军之歌》等展览,生动展现了当地的红色历史与革命精神。

这些红色遗址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为了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锦州的红色文化内涵,响应国家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学生高彬、徐畅、张瀚升、康馨心、佟佳译、刘涵云、谢美岩、张智涵、姚怡帆共9人组成“锦霞红脉寻光行,薪火长歌踏新征”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前往锦州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目的

依托辽宁“六地”文化红色资源,参观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博物馆、配水池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与历史地标,深入了解辽沈战役的战略意义与革命先辈的浴血征程,探寻锦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缅怀为解放事业挺身而出的英雄先烈,从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锦州社会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践活动,青年不仅能真切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奋斗精神,持续深化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历史责任感,点燃爱国情怀;还能从战役历史中总结经验、从城市文脉中汲取智慧,为新时代的成长与国家发展提供精神滋养和实践启示。

实践过程

(一)瞻仰战役丰碑,传承红色基因

8月27日,团队满怀崇敬,奔赴辽宁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这里,是辽沈战役历史记忆的厚重承载地,承载着解放战争关键一役的热血与壮烈。

辽沈战役纪念馆,以丰富史料与震撼陈列,回溯1948年那场决定东北乃至全国战局的关键战役。踏入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从珍贵文物、翔实史料,到逼真场景复原,每一处都在诉说着东北野战军与锦州人民,为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壮烈篇章——战士们攻坚的无畏、群众支前的热忱,共同绘就辽沈战役的胜利长卷。参观中,团队成员驻足凝视:从战役决策的运筹帷幄,到战场拼杀的硝烟弥漫,再到胜利曙光初现的振奋,沉浸式触摸历史脉络。当目光落在战士们的遗物、家书上时,那些为信仰舍生忘死的身影愈发清晰,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在心底激荡升腾。

走出纪念馆,阳光洒落。辽沈战役纪念馆,是革命先辈热血与牺牲的见证,更是对当代人的鞭策。它让我们铭记:和平来之不易,当以先辈为镜,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在奋斗中续写家国新篇章,让红色精神熠熠生辉、永续传承!

(二)古韵藏辽西 文华耀锦州

8月28日上午,团队集体出发前往锦州博物馆进行参观。锦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珍藏丰富,涵盖历史文物、民俗器物、书画艺术等类别,生动展现了辽西地区的文化脉络。馆藏文物逾万件,团队成员主要欣赏了珍贵的红山文化玉器、辽金时期瓷器以及明清书画。其中,红山玉龙造型独特,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辽代白釉剔花罐工艺精湛,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令人赞不绝口;契丹族文物和锦州战役相关史料,让大家直观感受到这片土地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多元文化交汇点”的独特地位。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种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令人心潮澎湃。

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锦州博物馆立足地域特色,致力于讲好辽西故事。团队成员们漫步展厅,仿佛穿越了时空长廊,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注脚,每一处陈列皆为文明的对话。这座博物馆,既是锦州人的精神家园,更是大家读懂辽西的生动教科书。

(三)同瞻战斗址,共缅英雄魂

8月28日上午,团队集体前往位于锦州市古塔区的配水池战斗遗址。这片土地曾见证辽沈战役在锦州外围的惨烈激战,是承载革命记忆的红色遗址。配水池本为日伪时期的供水设施,1948年10月12日,东北野战军勇士们以“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铁的汉”的豪情,历经10小时浴血奋战,攻克国民党军自诩“第二个凡尔登”的阵地,为锦州解放撕开缺口。现存的配水池主体建筑、原值班室和地下蓄水池出口,斑驳墙体间仍能想见当年硝烟。如今,遗址公园占地67400平方米,3座文物单体静静矗立,两处专题展览系统还原战斗历程。2003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新建成的陈列馆与文物本体相映,诉说着“铁打的汉”与“打铁的汉”的生死较量。站在这片浸染热血的土地上,参观者无不深切感悟:配水池的断壁残垣不仅是胜利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丰碑。它告诫每一代人,和平来之不易,英雄永需铭记,唯有接续奋斗,方能告慰先烈,开创未来!

(四)探古塔幽韵 寻锦州遗风

8月29日,团队怀揣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探寻之心,奔赴锦州市古塔公园开展实践。踏入公园,古朴厚重气息扑面而来,始建于辽代的大广济寺塔,如沉默老者,历经L千年风雨、战火纷争与朝代更迭,巍然见证岁月变迁。

这座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砖塔,通高71.25米,青砖纹理流淌古韵。檐角风铃随清风轻响,似低吟往昔,诉说辽代宗教盛景与工匠心血。塔座雕刻精美,佛、菩萨、力士造像栩栩如生,尽显古代工匠精湛技艺,让人窥见千年前工匠雕琢的专注模样。塔旁的大广济寺,红墙黛瓦承载厚重历史。漫步其间,虽梵音已隐,仍能感受辽代宗教文化影响,它是研究辽代宗教、建筑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砖一瓦诉说着当年香火鼎盛。游览中,团队沉浸式感受历史,体悟到大广济寺塔是锦州历史文化“活化石”。它提醒我们铭记城市根脉,砖石、雕刻、铃声等藏着先辈留下的文化基因。身处新时代,我们应从古老传承中汲取力量,续写历史传承与发展新篇章,让锦州历史文化在当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寻访活动,成员们深刻领悟到了辽沈战役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它不仅是镌刻在锦州大地上的红色印记、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更是激励青年在新时代勇担使命的强大精神引擎。成员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和发扬辽沈战役中“敢于胜利、勇于突破”的奋斗精神,将其转化为学习攻坚、实践笃行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力量。同时,成员们也将主动担当辽宁“六地”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分享锦州的红色历史、革命故事与城市文脉,让更多人走进这段峥嵘岁月、读懂这份红色传承,共同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