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目的
辽宁“六地”指的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和雷锋精神发祥地。寻访团成员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等方式,能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这种亲身体验能够激发团队成员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践主题
通过参观学习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遗址,可以引导团队成员们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通过参观东北陆军讲武堂,了解其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重要发源地,探讨其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贡献。通过参观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深入了解二战时期盟军战俘在沈阳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通过参观北大营旧址陈列馆,引导参与者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铭记国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激发参与者的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实践内容
实践活动第一天,团队成员们踏上了一场探寻沈阳工业辉煌历史的旅程,目的地直指那座承载着无数荣耀与梦想的沈阳工业博物馆。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对过往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沈阳工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业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不朽贡献。
(一)沈阳工业的厚重与辉煌
沈阳作为“共和国长子”,其工业发展始于清末民初,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沈阳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最初的煤炭开采、铁矿冶炼,到后来的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沈阳工业以其雄厚的实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史。在博物馆内,团队成员们亲眼见证了沈阳工业发展的辉煌时刻。展品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沈阳工业今日的辉煌。
(二)沈阳工业的崛起之路
沈阳工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与考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沈阳工业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生产,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改革开放后,沈阳工业更是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了从“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华丽转身。沈阳在装备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仅体现了沈阳工业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更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小讲解员的精彩讲述
在参观过程中,一位小讲解员身穿整洁的讲解员制服,脸上洋溢着自信与热情。面对充满好奇的参观者们,她毫不怯场,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为团队成员们讲述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大家看,这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小讲解员指着一台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机器说道。她详细介绍了这台机床的研发背景、技术特点以及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她的讲述中,团队成员们仿佛看到了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与付出,感受到了他们为国家工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那一刻,团队成员们被深深地震撼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决心。
(四)沈阳工业的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沈阳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沈阳工业迎来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沈阳工业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外,沈阳还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




晨光初照,团队成员们踏上了第二天的社会实践之旅。上午,团队一行前往东北陆军讲武堂,这座见证了近代中国军事教育辉煌与变迁的圣地。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团队成员们穿梭于历史的长廊,感受着当年学子们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怀。讲武堂不仅培养了众多杰出将领,更承载着一段段不朽的传奇故事。午后,团队成员们转至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这里,是一段沉痛历史的见证地,每一块砖石都似乎在诉说着战俘们的苦难与抗争。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展陈,团队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那段人性光辉与黑暗交织的岁月。在纪念广场的静默中,团队成员们缅怀逝者,更坚定了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此次行程,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第三日上午,阳光斑驳地洒在沈阳北大营的遗址上,团队成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踏入了北大营旧址陈列馆。作为沈阳近代历史的缩影和见证,它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的历史时期,见证了辛亥风云、”九一八“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驻守北大营的部分爱国官兵不顾“不抵抗”命令,奋起抵抗,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一枪。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团队成员们深刻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四、实践意义
东北陆军讲武堂这座历史悠久的军事学府,不仅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无数爱国将领的摇篮。在晨光初照的讲武堂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感受到了当年学子们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讲武堂内保存完好的教室、宿舍和训练场,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坚韧与不屈。通过这次参观,团队成员们深刻理解了军事教育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关押和残害盟军战俘的铁证。步入陈列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档案、日记和回忆录映入眼帘,它们无声地讲述着战俘们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由战俘亲手绘制的漫画,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
通过此次参观,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与战争的残酷,更加坚定了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信念。通过参观陈列馆内的历史照片、文物和复原场景,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民在民族危亡之际所展现出的英勇与智慧。这次参观不仅让团队成员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真相,也激发了团队成员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次红色实践之旅,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与牺牲,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同时,团队成员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让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