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同心筑希望,智趣课堂启童心——蒲公英支教团朝阳分队正式启动

2025-07-19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新闻中心  点击:[]

2025年7月14日,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蒲公英支教团朝阳分队全员顺利抵达波罗赤镇,受到当地政府热情接待。团队成员随即投入工作,整理教具,为即将开始的支教课程做充分准备。

2025年7月15日,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蒲公英支教团朝阳分队座谈会于朝阳县波罗赤镇政府会议室召开。朝阳县团委书记卢光源、波罗赤镇党委书记刘奇、波罗赤镇副镇长李常辉、团县委青发部工作人员吕云飞、校团委副书记武玉鹏、校团委兼职副书记、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于祥昀及蒲公英支教团朝阳分队全体成员参会,会议由波罗赤镇党委书记刘奇主持。

支教团成员首先对当地政府、朝阳县及校方的鼎力支持表示深切感谢。他们介绍,本次支教课程聚焦乡村教育短板,精心设计了普通话、人工智能等7类素质课程,旨在为乡村儿童播撒“探索世界的种子”。团队以“蒲公英”自喻,致力于通过心理关怀和科技启蒙在孩子心中植下希望,并期待以可持续的支教行动,助力孩子们拥抱更广阔的未来。校地协作的真挚力量,是团队践行使命的坚实后盾。

于祥昀老师强调,乡村独特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人生哲理思考与精神成长,其价值远胜物质条件,基层经历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财富。此项活动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持续关怀,更体现了政府对学生支教活动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为乡村教育贡献自身力量的同时也要实现个人成长。



团县委青发部工作人员吕云飞结合成长经历,希望支教团的成员们珍惜此次机会,充分感悟乡村淳朴民风;李常辉副镇长代表波罗赤镇感谢辽师提供的优质教育机会。她表示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共同支持协作,镇政府也将全力保障支教团成员们的生活需求。

卢光源书记结合波罗赤镇留守儿童渴望绘画的实际例子,点明了乡村孩子对艺术教育和精神关怀的深切需求。她殷切希望支教团成员能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用心设计课程,不仅教授知识技能,更要传递温暖与希望,帮助孩子们描绘更美好的未来。

武玉鹏老师对支教团成员提出“用心”与“虚心”两点要求。“用心”是希望支教团成员把每一次备课、每一堂课都当成一次全情编译,用心支教。所谓“虚心”,一方面是主动“输入”从乡村基层的泥土里,汲取那些扎根乡土的淳朴智慧和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是敞开心怀做“输出”,真诚地把支教中发现的孩子们的独特视角、那些未经雕琢的闪光点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孩童眼中的精彩世界。唯有贯穿始终的用心与虚心,才能实现真正的双向成长。

刘奇书记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当前的支教点正是中国普遍乡村现状的代表。尽管接待条件有限,镇党委政府将全力支持支教团的各种需求,确保不影响实践效果。此外,他期望支教活动能够点燃孩子们对科技等领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未来学成后回报家乡,从而实现乡村发展与青年成才的良性循环。

校地领导还走访了支教团寝室,关心成员住宿环境,并走进课堂,关注成员授课情况。随即,蒲公英支教团朝阳分队第一课即智趣示范课正式开始。课堂上,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专业术语和形象贴切的比喻,让小朋友们学习语音识别知识,助力孩子们构建起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认知。

同时,动手制作“智能语音台灯”,更让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当第一个同学对着他亲手制作的台灯清晰地发出“开灯”指令,在语言芯片智能识别后,灯光随即应声亮起。看到灯光应声亮起时,整个教室顿时充满活力。孩子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通过这堂趣味课程,小朋友们也真正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所在,更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座谈会中,校地双方坦诚交流,共识明晰。示范课中,师生双方良好互动,点亮求知星火。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希望的播撒、心灵的对话与成长的共舞。带着师长的殷切嘱托、地方的全力支持与孩子们的热切期盼,蒲公英支教团朝阳分队支教活动现已稳步进行。他们正以“用心”深耕教学,以“虚心”拥抱乡土,让蒲公英的种子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承载着爱与智慧,乘风飞扬,点亮乡村孩童心中的梦想之光。